【WX-CQX12,山東萬象環境,助力多領域環境監測】城市主干道日均車流超 15000 輛的交通密集區域,機動車尾氣排放的 CO、NOx、HC 等氣態污染物與道路揚塵產生的 PM2.5、PM10,正成為影響周邊空氣質量的核心因素。傳統監測設備要么覆蓋范圍有限,要么無法同步捕捉污染物與氣象條件關聯,難以滿足交通污染精準管控需求。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站憑借十二要素一體式監測能力和場景化設計,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設備,為城市交通污染治理和市民通勤健康筑牢防線。

該監測站的核心優勢在于 “精準捕捉 + 協同分析" 的監測體系。創新性集成十二要素一體式傳感器,不僅能精準監測 CO、NO2、SO2、O3 “四氣" 和 PM2.5、PM10 “兩塵" 等核心污染物,還同步采集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實現污染物濃度與擴散條件的聯動分析,符合《交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指南》中對路邊站的監測指標要求。采用發射連續變頻超聲波信號的測量原理,通過檢測相對相位獲取風速風向數據,克服了傳統設備對高精度計時器的依賴,有效規避了車流振動、溫度變化帶來的測量誤差,確保數據精度符合 HJ664 環境監測標準。搭配氣體傳感技術,對尾氣污染物的監測響應時間快至 0.7 秒,單點日均可完成 6000 輛次機動車排放間接監測,不影響交通正常通行的同時實現全時段覆蓋。
場景化結構設計讓設備適配道路復雜環境。傳感器外殼選用進口 ASA 材質,具備抗鹽霧、抗尾氣腐蝕能力,防護等級達到 IP65 以上,可從容應對道路揚塵、高溫暴曬、雨雪侵蝕等惡劣條件,即便在沿海高鹽霧區域或工業區交通要道也能長期穩定運行。嚴格遵循路邊站布設規范,采樣口距道路邊緣不超過 20 米,避開交叉口 25 米以上,減少車輛啟停帶來的瞬時污染干擾,確保監測數據能真實反映交通污染源影響。配備兩米碳鋼支架,頂部無需法蘭盤即可直接套接傳感器,1-2 人短時間內即可完成部署,無需大面積占用道路空間,適配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等場地限制場景。
靈活的數據傳輸與智能化應用讓監測價值最的大化。設備標配 GPRS 傳輸功能,可根據城市交通網絡覆蓋情況選配 4G、以太網、Lora 透傳等多種方式,確保監測數據 24 小時實時上傳至監管平臺,滿足環保部門 “固定 + 移動" 立體監測網絡建設需求。通過數字量通訊接口,十二項監測參數一次性輸出,結合 GIS 技術可生成交通污染熱力圖,幫助監管部門快速鎖定高排放路段和時段,為柴油貨車限行、老舊車淘汰等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如溫州市通過類似監測設備篩查出 2000 余輛高排放貨車,推動區域 PM2.5 濃度下降 15%。同時,數據可對接城市交通管控平臺,當污染物濃度超標時,聯動導航 APP 推送繞行建議,為市民出行提供健康參考。
從城市主干道到高速公路,從港口集疏港到物流園區交通要道,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站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填的補傳統監測點在交通密集區域的覆蓋盲區,更通過精準、連續的監測數據,推動交通污染治理從 “粗放管控" 向 “精準溯源" 轉變。在守護市民呼吸健康的同時,為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城市生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讓城市道路在車流不息中依然能保持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