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Q2,山東萬象環境,助力多領域環境監測】大田作物種植面積廣、地形復雜、管理難度大,傳統人工監測方式存在時效性差、數據零散、覆蓋不全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精準管理需求。大田作物四情監測系統針對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生長特性,優化監測方案與功能設計,聚焦關鍵生育期的核心需求,成為國營農場、種糧大戶及現代農業示范區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 “科技利器",已在全國多地大規模推廣應用。

系統的核心優勢在于作物專屬監測與全生育期動態覆蓋能力。針對小麥分蘗期、拔節期,水稻灌漿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等關鍵生長階段,系統自動優化監測參數與閾值設定:小麥分蘗期通過視頻監控與圖像識別技術自動統計有效分蘗數,精準判斷苗情壯弱;水稻灌漿期將土壤水分閾值精準控制在 70%-80%,保障籽粒飽滿與結實率;玉米大喇叭口期重點監測土壤氮磷鉀含量,為追肥提供數據支撐。硬件配置兼顧實用性與大田適配性,墑情儀按作物行距科學布局安裝,避免影響田間作業;氣象站采用小型化、抗干擾設計,不阻礙大型農機通行;蟲情測報燈按每 50 畝一臺的密度多點位布置,確保大面積大田監測無的死角,同時配備 PVC 圍欄劃分獨立監測區域,保障設備安全與數據采集精準度。
數據傳輸與分析能力深度適配規模化管理需求,支持 GPRS/4G 無線傳輸與本地存儲雙重保障,即使在偏遠糧田也能穩定上傳數據,本地存儲容量可達 50 萬條以上,滿足長期數據留存與回溯需求。云平臺整合墑情、苗情、蟲情、災情全維度數據,生成動態灌溉方案、變量施肥建議等實操指南,還具備產量預判功能,基于監測數據與生長模型全周期動態預判產量,誤差控制在 5% 以內。安徽省滁州市某 11.3 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應用該系統后,通過精準調控水肥與病蟲害防控,作物抗災能力顯著提升,病蟲害防控成本降低 35%,農藥使用量減少 50%,糧食畝產穩定提升 10% 以上,不僅實現了節本增效,還為區域糧食安全筑牢了數據根基,獲得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