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L3,山東萬象環境,助力多領域環境監測】傳統水情監測多采用接觸式設備,易受河道泥沙、水面漂浮物、水質影響,且安裝維護需停水作業,效率低下還存在安全風險。雷達式流速流量水位雨量監測站以 “雷達波非接觸技術 + 多參數集成" 為核心,整合流速、流量、水位、雨量四大監測功能,徹的底破解傳統監測痛點,成為灌區、河道、明渠等場景的優選裝備。

該監測站的核心優勢在于 “非接觸式設計與全環境適配能力"。主要由雷達水位表面流速流量三合一傳感器、遙測終端機(RTU)、太陽能供電系統、立桿支架及避雷接地裝置組成,無需與水體直接接觸即可完成監測。工作原理基于脈沖雷達技術,傳感器懸空架設于渠道上方,通過測量明渠規則斷面的水體表面流速與水位深度,結合數學幾何原理精準計算流量,同時同步捕捉雨量數據,實現 “四參合一" 同步監測。
不受環境干擾的特性讓監測更穩定可靠。設備完的全不受溫度、濕度、降雨、水深、渾水、水面漂浮物影響,帶水安裝無需停水,且無任何阻水結構,不會改變水流狀態,確保測量數據真實。針對野外場景,太陽能供電系統保障長期無人值守運行,避雷接地設計有效規避雷擊風險,RTU 遙測終端支持數據實時傳輸,避免野外數據采集滯后。某灌區部署該監測站后,成功解決了灌溉期水體含沙量高、漂浮物多導致的監測失靈問題,流量測量誤差控制在 3% 以內。
安裝便捷與數據應用特性進一步提升實用價值。立桿支架采用模塊化設計,現場僅需固定支架、安裝傳感器與供電系統,1-2 人即可完成部署,無需復雜土建工程。數據通過 RTU 傳輸至云平臺,管理人員可遠程查看實時數據、歷史趨勢曲線,雨量與流量數據聯動分析,為防汛抗旱、水資源調度提供科學依據。在某次強降雨過程中,該監測站提前 3 小時發出水位超限預警,為下游河道防汛爭取了寶貴時間。
對水利部門、灌區管理單位而言,這款監測站不僅解決了復雜水環境下的多參數監測難題,更以 “非接觸、高穩定、易部署" 的特點,讓水情監測從 “被動應對" 轉向 “主動預警",為水資源科學管理提供有力支撐。